邢宇皓
近日,某中学的几名学生在校外结伴打篮球时,被几个年龄比他们稍大的青年洗劫一空。然而,令人惊诧的是,不但被劫的学生若无其事地继续打篮球,就连后来赶到的小伙伴也没有一个人建议他们去报案,而是请被劫的同伴吃饭“压惊”。 不少学生都表示“这种事太常见了”,许多人都有被劫的经历。对此,大多数学生都自认“倒霉”,有的还为自己没有挨打、没被抢走多少钱而庆幸。 刑法学专家梁华仁教授不无忧虑地表示,由于当事双方都是青少年,这类劫案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。首先,会对被劫少年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。被劫并被威胁,会使孩子处于极度恐惧之中。如果屡次受到威胁,得不到有效的保护,儿童的心理有可能发生扭曲,或是变得情绪压抑,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干扰;或是转而发泄报复,在时机成熟时,欺侮更加弱小的同学。另一方面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,作案青少年会更加有恃无恐,最终导致青少年恶性犯罪和成人后的继续犯罪。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受侵害方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、作案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,那么对双方而言,青少年劫案,“劫”走的将是青少年对法制的信任与依赖。